建構花蓮基層社福體系,落實長者尊嚴照顧
老化是人必經的過程,老年長者的照顧也成為政府必須面對處理的社會福利重大議題,因此受到各國的高度重視,並推動實施各式各樣的老年照護政策、長期照顧政策,協助長者有尊嚴的度過老年生活。台灣也參考各國經驗推出長照2.0版本的老年照顧政策,投入長者的社福照顧工作,並標舉「在地老化、據點服務」的目標積極推動。花蓮縣議會議長張峻及縣議會民政小組議員關心花蓮長者照顧措施推動現況及成效,除聽取縣府主管單位簡報外,並走訪勘查縣內各服務據點、文健站等設施,實地瞭解各據點運作現況和服務成效。
老化是每個人人生旅途中必經的一站,年老最怕的就是病來磨,所謂「久病無孝子」,因此「健康的老化、有尊嚴的活著」,應該是每位老年長者的最大心願,其他什麼錢財都不是重點。台灣推出的長照政策2.0雖然法規訂得非常詳細具體,但礙於政府財政有限,且缺乏創新合理的觀念及方案,長照政策面臨諸多批評和難以順利推動的困難。
「財務有限且財源不穩定、照顧及照管人力缺乏且待遇低、社會資源未充分開發利用、長照政策實施內涵欠缺創意等問題,都是直接影響長照政策能否推得動的重要原因」,張峻認為,照顧及照管人力缺乏與長照財源有限不穩存在直接相關的關係,至於社會資源未被充分開發利用則是與欠缺創意息息相關,
例如目前台灣老年長者的照顧人力極度仰賴外勞提供,因外勞的勞力成本比本勞低廉,在成本支出的負擔考量下,一般台灣家庭因無力負擔雇用本勞,幾乎都選擇申請雇用外勞,再加上照顧工作因為累、待遇低已失去對本國勞工的吸引力,導致願意從事照顧工作的本勞人口數大幅減少。為抒解勞動人口數不足的問題,除繼續增加外勞人數外,只能仰賴本國志願人力的投入。但長照政策在這部分卻欠缺創意,難以吸引志工投身照顧長者志願服務行列。
各國推動的年老長者照顧政策中,最具創意的志願服務制度當屬瑞士推動的「時間銀行」制度。這套制度鼓勵達一定年齡的公民,擔任志工投入照顧老年長者,照顧時數經計算認證後,可以存款的概念存入「時間銀行」儲存,但不可轉換為現金,這個時數存款,在志工達到也需要被照顧的一定年齡時,可以提領出來申請志工來照顧。目前這套創意制度仍在瑞士實驗驗證中,雖然還未在瑞士全國實施,但在實驗區的實施成效卻已備受肯定。
對於縣議會民政小組訪查多處原住民部落照顧站及社區照顧據點後,提出包括積極培育在地人從事長照工作,以在地人照顧在地人增加偏鄉地區照顧服務技能與就業機會,鼓勵符合資格的地方團體及社區組織加入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等建議,張峻則是表達肯定和認同。尤其是「原住民用原住民的方式,照顧自己人」的意見,張峻認為這是極為重要而深具意義的長照模式,縣府應積極配合推動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各項培力工作。
張峻指出,原漢年長者因適用的相關規定並不完全一致,對於不一致的部分,應該特別關注其間的差異,以避免長者受到的照顧和社福措施發生落差,而出現不公平的現象。
張峻強調,長照需用的硬體設施是基礎,縣議會秉持照顧年長者的精神,一定會在經費預算上給予支持,但長照工作不僅僅只是需要硬體設施工程,最重要的是軟體工程上的心態和服務的精神及意願。建議縣府應配合加強志工和社工的專業職能,尤其是需要強化及培養同理心和服務感,讓長者能在地養老,享受到有尊嚴的照顧,真正達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大同世界「推己及人」目標。